學生論文

發佈日期 : 2024-12-31

出版年份

論文名稱

研究生

指導教授

100

世變與梁啟超醫療的社會記憶

孫正一

陳元朋

101

戰後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的環境書寫(1952-2008)

蔡孟娟

陳鴻圖

102

菜牛非牛——一個飲食行為角度的觀察

陳睿聞

陳元朋

102

社交與名聲:從馮夢禎看晚明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

曾建寧

蔣竹山

102

黨同伐異:「反革命罪」及其爭議(1927-1931)

王慧婷

陳進金

102

省營臺灣中興紙業的經營(1959-1971)

黃淑玫

李道緝

103

戰後中華民國對韓通航貿易之研究(1945-1949)

吳章傑

許育銘

103

改變中英茶葉貿易的科學調查——植物獵人福瓊(Robert Fortune)的茶樹調查與移植

康凱原

蔣竹山

103

戰後臺灣「地方學」的發展

張筑喻

陳鴻圖

103

歷史認識與書寫—臺、日、中高中歷史教科書比較研究

黃貞瑜

許育銘

103

留日學生對日本印象的建構——以《日華學報》投書者為例

汪祐安

許育銘

104

北洋政府時期的外籍顧問寶道(Georges Padoux)

林政賢

吳翎君

104

《產後》:台灣坐月子文化

孫愛欣

李道緝

104

耀漢會(Congregation of Saint John The Baptist)在華宣教事業研究

李啟煌

陳元朋

104

論西漢經濟施政之類型

藍啟文

陳彥良

105

追求統一的努力:論1928年全國經濟會議與全國財政會議

吳一晉

陳進金

105

字姓組織與地方社會:以大溪福仁宮為主之考察

李林進旺

林美容

陳鴻圖

105

歐戰前後中國政府對德僑問題之處置(1914-1921)

呂承恩

吳翎君

105

清末魯意密克斯令案之交涉

鄧福鈞

吳翎君

105

馬根濟與天津的醫療衛生轉變

章弘

蔣竹山

106

沉默的傳統「食」行者:花蓮大陳婦女的身體實踐、食物記憶與社群文化保存

莊梓忻

潘宗億

106

記憶變奏曲——「綠島監獄島」之記憶空間沿革探討

陳瑞琪

潘宗億

106

榮工棒球隊與花蓮棒球運動(1970-1978)——以參與者視角為中心的探討

黃弘麟

潘宗億

106

《婦女雜誌》中的家宴:以「改良」為主的探討

許涵茜

陳元朋

107

1975年越戰後華僑的撤退與安置

黃惠瑄

李道緝

107

中華職業教育社對職業指導的推廣(1917-1937)

胡紹鈞

吳翎君

107

跨越人與國的境界——論司馬遼太郎的東亞觀與台灣敘述

櫻井修平

許育銘

107

以廠為榮、以廠為家——中興紙業員工口述訪談

林巧儒

李道緝

107

臺東新港築港事業與漁業移民發展之研究(1929-1999)

許雅涵

陳鴻圖

107

斷中有「續」:退輔會農技援泰北(1969-1977)

李珆萱

李道緝

108

《Tima》:東排灣Lupakadj部落小米收獲祭的記錄

高逸豪

陳鴻圖

108

戰後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原住民書寫

胡佳君

陳鴻圖

108

原民圖像:戰後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的原住民論述

胡佳君

陳鴻圖

109

日治時期臺灣仕紳的家庭教養與親子關係——以日記為中心的觀察

彭詩庭

陳鴻圖

110

舛——慰安婦陳阿英的半生記

俞欣惠

陳鴻圖

110

傳統祭儀與族群認同:以加拿村布農族為例

王潔鳳

潘宗億

110

《南の星》與日治時期臺灣天文知識的推廣

林詩容

陳元朋

111

中華民國僑資事業協進會的功能與意義

徐珮瑛

李道緝

111

自首與自新——1962年反共自覺運動之研究

蔣尚彤

陳進金

111

登封黑山溝宋墓壁畫家具的家庭表現

陳震庭

陳元朋

111

八七水災與豐濱彰化新村的形成與發展

傅浩祐

陳鴻圖

112

雲開月明王毓秀生命流轉史

吳王良

陳鴻圖

112

民國政府對清室優待的態度轉變與影響

張喆

李道緝

113

花蓮基督教女青年會在地貢獻之研究以口述歷史為中心

吳維博

李道緝

113

正港的臺東人:天主教白冷會歐思定修士生命史

洪宗呈

陳鴻圖

113

海南島農業近代化之研究(1876-1945)

羅濬閎

許育銘